Panda的影音2016-12-11 10:00:52
目前看过的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作品,诸如《安德烈·卢布廖夫》《乡愁》《镜子》《潜行者》《伊万的童年》《飞向太空》,有些人在短评里表示「看不懂、闷、看睡着……」却还打4/5星,也难怪会被说装13……小调查发现,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可能是这类片子最多的导演,而最有名影片当属《2001太空漫游》?
圆首的秘书2016-04-10 00:37:55
《安德烈·卢布廖夫》是一部值得看一遍再看一遍以至无数遍的片子,因为它太沉,太深,离信仰太近,离我们太远。
芦哲峰2011-06-29 13:48:51
总会有这样的导演,你可以不喜欢,但不能不敬畏:布列松、安东尼奥尼、塔可夫斯基。而老塔是其中最沉重的一位,看过此片,你会知道,沉重自有沉重的道理。
蜉蝣2016-04-16 19:47:35
史诗长卷宗。三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探讨艺术、信仰、欺骗、世俗、欲望、战争,终至沉默。(不喜欢最后的《铸钟》一章)。从俯瞰镜头的震慑力量到坍塌教堂里一只走过的黑猫,塔科夫斯基是最好的影像作家。但是为了看懂情节很多镜头设置都没看懂。另外,资料馆的字幕是活人翻译的?
LOOK2013-05-08 22:46:01
老塔对受难场面的表现能力太强悍了,这绝对与民族性有关
私享史2006-01-13 02:59:51
在没有读通圣经并理解其要义之前,是不可能参透电影大师们关于宗教意象的影片的深义的。
冰红深蓝2015-05-19 15:00:41
塔可夫斯基犹如神迹的史诗片。1.热气球坠地与骏马翻滚;2.裸女的狂欢与游向彼岸;3.一切皆为虚空;4.白桦林中的灰蒙细雨;5.于神的宽恕与自我忏悔间踽踽独行;6."女源出于男"vs哑女面对泼墨白墙的啼泣;7.以少年铸钟喻指雕刻时光;8.末段对彩色壁画细节的驻足观赏+砖墙雨锈+四马雨中食水草。(9.0/10) | 20241201 加长修复版大银幕重温,长镜调度行云流水让人叹服,俄国民众曾经遭遇的无尽苦难被呈露得如此写实,艺术与信仰的意义不断经受着拷问质询。卢布廖夫在亲睹酷烈世事后一度幻灭失魂,但终于在那场极度仪式化的铸钟后重归初心,历遍沧桑后方创作出杰出的艺术作品。天鹅+飞行的主观镜头太动人,还有对流浪艺人的横摇长镜。“在神圣宽恕与自我折磨中苟活吧。” “还有什么比教堂里下雪更可怕的吗?” 对[哥林多前书]第13章“爱的颂歌”的引用。
火娃2020-02-09 14:59:40
8/10。老塔为传记片注入了神秘主义的质感,譬如流血的手浸入小溪漾出乳白色液体,鞑靼人洗劫城镇时从天而降的鹅,许许多多的圣愚形象把观众代入一片精神领域:乘热气球的农民为实践理想而死,民间艺术的小丑无视世俗眼光,给死人编鞭子的傻女表现摆脱乱世的幸福渴望,执着勇敢的铸钟少年更像一位圣徒。大地与生命信仰紧紧相依,飞翔的农民注视着大地,不可避免的坠落回归大地(挣扎的马将死亡的痛苦含蓄化),铸钟少年在雨水泥泞的大地寻找祷钟的原料,结尾一群骏马在雨帘的草地上嬉戏,作为精神洗礼的宣示。光影造型追求肖像画特点:淡化景深,前景布光集中打在人物脸上,力求构图的完美平衡感,舒缓的气氛调动了无限的空间感受,当长镜头从引导铁水的沟槽移向拉风箱生火的工人,再由祈祷钟的模型摇拍大公及其卫队和围观群众,传递着诗意性的影像内涵。
欢乐分裂2016-06-11 12:51:04
#重看#siff@和平;深沉磅礴的史诗级作品,所谓用镜头写诗即是如此;开场的「上帝之眼」俯瞰众生,浸润着火与血的广袤土地,飘荡着尘与雾的教堂穹顶,爱是慈悲爱是忍耐;他游荡在俄罗斯的大地上,经受地狱一季,藉由铸钟少年开启神启,顿悟万物,涅槃天堂。
kozmojo2019-01-12 21:15:28
【880】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卢布廖夫周游西伯利亚的广袤土地,目睹了农奴的绝望,同僚的背叛,原始的疯狂,异族的侵略,统治者的残暴,他甚至亲自举起屠刀,为了善意而侵染罪恶,并无数次由自我或他人践踏信仰;直至暮年,钟塔修成,他才收获了多年难觅的灵感——或许只是释然了而已,他创作圣三位一体,也不知其中的神性是才华横溢的施展还是苦修一生的所感所悟。联想到数年后也在动荡的时局中背井离乡、四处漂泊的塔可夫斯基,这似乎是所有伟大艺术家难逃的命运。
合纥2010-02-22 23:46:08
不是鲁勃廖夫的传记,而是一个民族的史诗。民族的诞生先于国家,而民族的诞生则始于它的文化的诞生,在15世纪统一的俄罗斯帝国还没出现之前,俄罗斯文化的出现是一个新生命的开始,鲁勃廖夫就是在历史、宗教、艺术交融砺练中的民族一份子。电影突破人物为核心的传统叙事,以民族为潜在核心,给观众呈现
掉线2015-07-16 16:01:25
【B】①还是更喜欢老塔带点幻想色彩的片子,不管怎么说,一直号称本质塔粉的我总算把他片子都看完了②大场面调度骇人③友情提示:看这部电影前最好看看圣经,我没看,我懵逼了。
胤祥2011-02-28 05:23:02
#19th SIFF# 塔爷的大场面简直控得神乎其技。开头那个飞翔的长镜头,突袭和铸钟两端的长镜头看得眼泪都要下来了。修复版画质感人。
琧婯2014-07-26 23:46:02
没啥说的 老塔真是个拿电影当艺术、冥思的人啊;跟着老塔走得都得走火入魔了。。不过说实话 爱画画不画滚纠结个蛋啊 按现代视角我还站在鞑靼人一边呢。信则有不信则无纠结个蛋啊天天想这个十字架压死你
刘小黛2010-12-09 20:22:05
像影片开头一个想飞的人最后自取其辱一样,我们都不是神,但我们也许可以从内心的追寻出发找到自己的归宿。只是这样一种虔敬的生活态度,在今天已经难以想象了。t985f30afa+t152fb651
给艾德林的诗2018-03-01 14:07:55
完整电影神话的斯拉夫往事,采用构建诗歌的方法论,承载宏大主题的象征性元素作为氛围,镜框中最普遍又独特的封装元素是土地、雨水、树木等自然质感,它能链接厚重历史,同样也是老塔承托哲学生机的独属知觉,情感安静地流淌于影像,影像直觉则更简洁,只是在引起情绪能被认知的兴趣时,进入其中然后固化时间。
Elanor2018-12-20 22:13:55
前些天梦到了《Solaris》的曲调,赶紧找来了这一部看,看到最后才发现不完整。今天终于完整看了一遍。
至此,老塔已全部补完。
安德烈真是一个诗意的名字,他们注视着人间疾苦,悲天悯人地想要去拯救人类。比起和费奥凡不同的态度,安德烈始终对人性抱有希望,所以这是他的不同之处,他只是一个普通人。
所以无论教堂被毁,还是神圣的画像,都是外壳,巨钟鸣响才是本质,人类需要信仰,更需要对自身的信仰。
安德烈只是一个代表,老塔借这个代表从迷惘,沉默,到燃起希望的过程,表达了他对人类无限的信心。
就像最感动我的那段来自《哥林多前书》的话“爱是永不止息”。爱自己的民族和脚下的土地永不止息。
Clyde2021-04-27 10:47:58
1、大约十五年前,我买了这部影片的DVD,2010年,我在豆瓣上标记“想看”,又过了十年余,我才真正看完了这部长达三个小时的史诗巨作,仿佛这般“宏大”的“观影历程”,才对得起这部经典之作。这也是老塔的七部半中,我最后观看的作品 ,首轮圆满了。2、“不明觉厉”用在此片或塔可夫斯基身上,必须是褒义词!老塔的七部半,每一部都值得一看再看,单是画面,就值得一再“凝视”。3、前半部以“隐喻”为主,后半部才是“传记”,九个章节,各自独立,又环环相扣。4、电影史上,能够凭一部电影便可写出N篇博士论文的影片不多,此片必居一席,而且是那种可以有五百条以上注释的博士论文。5、俄罗斯大地、神性黯然、战乱、杀戮、苦修、天赋自弃、钟鸣回荡,没有一个镜头拍安德烈•卢布廖夫作画,最后,壁画在宏浑的音乐中出场。
Mr. Infamous2022-04-10 20:28:06
把灵性放置于战火、斗争、异教以及无处不在的人性考验里淬炼,圣之所以为圣,是能在种种苦痛与震荡中,走向蜕变,走向更恩慈的光明,而不是滑向沉堕,滑向被钳制的黑暗。卢布廖夫如同一道超越凡间与当下的光,就连自我都需要磨难,才能理解信仰的意义,这电影就是一场飞跃的灵修诗篇,时光被钟声粉碎,落成一座人自身的圣殿,给千疮百孔的人世间点起灯与火。三十多岁的老塔,思想灵魂几乎驾着卢布廖夫光速飞升。四星半。#资料馆#
阿德2016-04-09 22:04:47
苦难(难熬)的三小时,高山仰止(没看懂)
2022-04-10 20:06:17
钟声响起的一瞬间,很难不落泪。流浪艺人嘲笑达官显贵而被割掉舌头,关押十年。雕刻师傅因为庆祝和服务大公的兄弟而被刺瞎,无辜的信众因为信仰而被屠戮,当信仰沦为彰显权势的工具,所有信众是猎狗抢夺的那块马肉,我们到底有不作恶的自由吗?异教徒女人亲吻安德烈,问他,爱是什么?爱会因为我们的信仰不同而不存在吗?游啊!快游,自由地溺毙在河中央。在安德烈拒绝画最终审判后接突袭的戏份,残忍而神圣,他与师父在尸体中央对话,“上帝会宽恕你,但你不能容忍自己,你要在上帝的宽恕和自己的责难中生活”。不用画笔去谋权势、不画审判异教徒的天顶、也不因为救人而杀戮宽恕自己,在一无所有、孤注一掷铸钟少年痛哭的时刻与自己和解,画吧。画到死去。这是上帝赐予天赋的劫难。
Mannialanck2011-03-05 14:16:55
9。漏雨屋堆流浪艺,夜裸异教图腾漂,教堂难挡鞑鞳马,暮年回首三圣诗
Helicopter2022-07-18 02:08:18
我最近才真正明白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是什么意思。那些脸庞所透露的人性悲喜,来自于对时代的观察;而中世纪末并非多么欣欣向荣的时代:战争、瘟疫、贫穷是大多数人的生活现实。电影的每个画面都深切把握住那个时代的画家视角的人文性,诗意、悲切、圣洁,也完美诠释了何谓真正的信仰。创造者本身,即造物者(creator)。但只有心怀深切真挚的怜悯心,才可能创造出跨越岁月也能打动现代人的作品。
seamouse2006-11-15 03:01:24
#重看名作#因为想写两年前的金环之旅,重看了这部巨作。不幸的是,和初看的10年前一样,关乎宗教、牺牲和奉献的巨作,始终和旅途中那些恢弘教堂里金灿灿的圣画像一样,因为全然无感和无关的宗教体系,任凭我再怎么试图集中精力凝视,都还是太远在天边。透视法也宛如现代电影叙事一样,一道让我远离荣光
糖罐子.2018-07-02 08:39:02
它特立独行,不着重铺述人物的生平过往,关注的是形成传主精神世界的素材,从艺术伦理/苦难见证/信仰重构等古典史诗形式去描绘艺术家曲折的一生。关乎卢氏如何创作,在全片未占到多少篇幅,以最接近精神本质的认知而非历史真实去探索,其中的力量足以击破时代隔阂;对待塔可夫斯基,需永怀敬畏之心。
丁一2011-09-16 17:41:44
“我离做大师还差得远,我有一条贯穿全身的裂缝。”——库切《彼得堡的大师》
jj73浅之2016-04-10 01:18:52
宗教题材实在来不动,片长3个小时,开场40分钟后就完全放弃了跟进人物关系和故事线索。但大场面和长镜头太牛逼了,神级调度
然2022-01-02 08:02:57
正在看2004年蓝光版 183分钟 看了一大半才发现我找的版本和原版剪辑、翻译向去甚远,于是又看勒毒舌电影的解说,讲的也很烂。 多方合力下终于打消了我看这部电影的欲望。 我不会给我看不懂的电影打高分,这种看不懂不是剧情上看不懂,而是我无法和人物共情,片中的语境是在15世纪被鞑靼人入侵的历史背景下的,是在宗教气息浓厚的东正教义势力强盛的时代背景下的,我们根本不知道辱骂王公会经历什么,东正教教徒杀人会面临什么,也不知道面临屠城是什么滋味,那种状态下人物的心理。 许多的细节也是有独特的时代、宗教意味的,我实在不敢相信你没有这样的理解、感觉如何能共情人物内心的转变道路。 看看评论我只能感觉是一帮附庸风雅的sb 片中故事抛开技法特别想伯格曼喜欢探讨的宗教、信仰、真理至善
451½°F™2012-03-13 20:11:43
2016SIFF。老塔讨论信仰危机,人与神的对话与反思。鲁勃廖夫用缄默和「圣愚」作为自我惩罚,结果「圣愚」跟着鞑靼人跑了最为黑色幽默。最后实现信仰回归的,却是少年铸钟人的坚持,而后者根本没有「诀窍」颇能看出老塔的态度更接近禅意。
Virgil2021-04-09 21:39:22
开头实在是太《冬猎》了。老塔长片all完。根据他的自述:“业界对这部高度赞誉,但我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拍了个什么。”
有心打扰2012-11-02 15:17:02
1.是你走的太远,还是我还太年轻?是你隐藏得太深,还是我太肤浅?2.它可能很牛逼,但是我就是不喜欢;3.战争融汇着人生宗教信仰,这是大师必备武器;4.战争中,对上帝的怀疑,对信仰的动摇;战争后,信仰的重拾,却是始于一个谎言,讽刺。
焦糖爆爆2022-04-10 20:56:34
前半程昏昏欲睡,铸钟一场津津有味。原来钟是如此铸成,如有神助。“你为人们带来喜悦,自己却在哭泣”,很多伟大的作品被看到被赞颂,作者的感受却很少如此真实地体现,他们的眼泪中有喜悦和感动,有倾泻而出的压力,有曾经对自我不断的怀疑,以及旁人的质疑或鼓励。一座钟,一幅画,一部电影,背后包含了太多足以令人泪流满面的东西。
#资料馆No. 16
Oberkampf2019-12-26 06:51:01
去塔可夫斯基墓地那天,天空一直下着绿色的雨。
吴邪2024-12-01 18:06:29
@2024俄罗斯经典电影展。
可看作卢布廖夫的传记史诗,也是罗斯人的精神史诗。
看上半部时心想,如果他们都没有罪过,只是在庆祝,那么谁在作恶?下半部就由鞑靼人的入侵屠城开始。
又见伊万,铸钟无需父亲真传,创作也无需神谕,人要做的或能做的只有诚心祷告和劳作,这passion是热忱也是受难,最后降临的彩色画作如同神迹显现。隔壁观众看得用手背抹泪。
两百多分钟没有表现卢布廖夫如何绘画,绘画在他观看和经受的过程中“完成”,白色颜料溶于河水溪流可看成“作画”的过程,同时朱红的罪恶被洗成了雪白。也许亦有老塔的自比和坚定:在黑暗现实中是否坚持创作及如何创作。
雨声是不是一种钟声?钟声是不是一种雨声?
东遇西2020-01-04 17:31:54
三小时坚持到结束,人生真是不容易,但最后总算是看到了一个勉强算是故事的造钟的故事,当然最终也免不了的疑问是:这个青年伊万造钟的故事关画画的卢布廖夫神马鸟事?空间处理依然是一塌糊涂,大部分时间视点都游离在故事之外,这样都能拍足180分钟,塔可夫斯基也是不容易,更何况据说还有200分钟的足版.......
粉粿症候群2019-02-18 15:56:42
三小时却一点也不闷,每一点都值得细细品味。大量的升降长镜头,大远景,圣颂使画面如诗一样迷人,胶片特有的质感把冬日俄国的雨,雾,烟展现的淋漓尽致。卢布廖夫从刚开始的对耶稣略显“不屑”,战争之后的自我的信仰危机,到最后沉默的筑下了三圣一体的神迹。最动人的一场戏是往模子里倒入铜浆的铸钟之夜,没有特写火气熊熊的辉煌场面,而是把镜头对准了卑微虔诚的铸钟少年,“上帝保佑。。。”让我鼻子一下子就酸了。。人类对信仰的追求,对未知的虔诚永远是那么动人。影片以镜头静默的扫过那副巨大的壁画结束,此时已从黑白变为彩色,雾气缭绕之下的几匹马仿佛是对生命的礼赞。片中不少宗教的隐喻,碍于我不是基督徒和实在特别垃圾的翻译可能还参不透,但这汩汩的诗意只应此片有。
伯樵·阿苏勒2016-04-23 15:19:30
出电影院时觉得大部分都是三种状态:1)一脸懵逼;2)一脸懵逼但努力想装出来自己还是看懂了一点;3)一脸懵逼但努力想装出来自己还是看懂了一点于是开始拼命地翻豆瓣影评...
电个爆炸头2020-07-28 08:45:15
第一次看的时候,勉强跟着,试图弄明白,结果弄不明白。第二次看的时候,盯着台词看,剧情是明白了,而结果仍然是看不懂的。这是第三次看,这次是关掉台词看的,还是看不懂。不过,与其说看不懂,不如说是缺乏深刻的理解能力(关于苦难、艺术、宗教、罪行与人的选择性缄默),但是,这都无碍我欣赏影像上的好。说来也奇怪,前两次看都是在清早,每次都下雨。这次是夜晚打开,先看了第一部分,在一夜睡眠之后再打开第二部分,这时候窗外突然响起了雨声,入夏以来的久违雨水啊~我也把这种偶然当做一种赐予,心存感激。
O型血2018-02-14 08:53:45
最近看了不少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导演的作品,没有一部我喜欢的,有些非常催眠,非常无聊,很难坚持看完。看他的电影是一种折磨 。海报、演员不好看。对任何事物要了解实质才能说的正确。智者多忧,增加知识就增加痛苦。到处都有罪恶,男人的苦难越来越多。祈祷是为了得到力量。晚上集体裸奔什么意思?
汪金卫2016-04-16 13:58:34
【中国电影资料馆北京电影节展映】183分钟胶片版。20220410资料馆数字版二刷。影片虽以圣像画师安德烈·卢布廖夫个人为核心主题,实则野心极大。仿佛一幅宏伟的画卷徐徐展开,以多章节、多角色史诗般的手笔描绘了14世纪末15世纪初罗斯土地上王公黎民各阶层人士生活的图景。有讽刺丑角和异教徒,也有王公贵族和铸钟者。有耶稣受难的排演重现,有异教徒裸奔狂欢庆祝伊凡·库帕拉节,更有鞑靼人血洗弗拉基米尔城与从无到有铸起一口大钟的震撼场面。不仅是个人传记,更是俄罗斯土地、民族、历史的记忆。安德烈·卢布廖夫的人生乃至俄罗斯的历史都是黑白的,而他留下的圣像画是彩色的。
censored dump2020-04-19 00:05:42
黄钟大吕的电影,让人领悟又让人沉醉,老塔的迷人之处,可能在于一种逆向提纯:将真理弥散到时空,符号融入现实的肌理中,马骑(小孔成像绝了),白鸭,教堂雪,异教仪式(这段长镜头调度让人想到杨索的红与白),还有永恒的流水和骤雨,在虚构的情境中,我们溯流卢布廖夫的见历,随镜头铭刻那种目光,而这种通达又是俄罗斯性的,“正在忍受,还将忍受”,老塔就像从童年伊万到铸钟首领,蓦然洞悉了某种创造的秘密,宽画幅给予开阔空间内镜头转换景别的自由,跟与不跟人物初见风格,而升降俯拍,将视点提升,从故事到技术,都印证了那句台词:若能忠实描述所见,便已参透万物之理。看完开窗,外面也下雨了。
远子2021-12-23 11:20:54
用英文字幕重看了一遍,故事清晰多了。(感觉塔可夫斯基电影的中文字幕基本上都是乱译的。)最欣赏流浪艺人之歌、教堂里的战争和铸钟三幕。在黑暗的现实中怎样埋头创作光明的艺术,塔可夫斯基给出了一个有力的回答。
奥兰少2021-09-17 01:33:37
上下部分两次看完。黑暗泥泞的时代,安德烈总试图超越现实的可怖而表现人性的高贵,那么最终出于道德感的沉默是一种必然。然而对美的渴求、对艺术的忠实不会沉寂,所以有铸钟男孩被压抑的创造力最终迸发和释放来彰显另一种必然。安德烈、他的师傅达尼尔和对手基里尔三位画家的命运也构成一幅斑驳的三圣像,在钟声敲响之际,被灌注色彩。塔可夫斯基的调度能力惊人,战争场面的掌控力堪比黑泽明,更可以在残忍与平静间随意游走出入,比如“流浪艺人”一段,捕走艺人的兵马在草棚前凶神恶煞,但镜头一转,也是这队人,隔河岸拉远看却如一行诗。
徐若风2016-06-19 12:26:32
4.5 三小时人世苦难茫茫漫游,在截取式构架和沉稳大气影像诗统摄之下的艺术家人生故事,大场面震撼人心。并非塔氏无瑕之作, 人物显得过分愚昧无知,无法感同身受,无穷尽的审视;而剧作的狂躁与大部分诗意影像之间形如象与景的不平衡,割裂感横生。
綠大壯2019-06-11 10:30:45
人类,有史以来最残忍的物种。同时也是会为了信仰无条件奉献的有神性的物种......
李小扬2020-11-27 20:15:23
比<圣女贞德蒙难记>还要难看. 已经不能用无聊沉闷破碎来描述, 只能用难看. 可能二十三岁的时候我会觉得这种超级文艺晦涩破碎的电影很神圣, 现在三十三了, 这电影难看就是难看. 不讲究情节、表演、台词, 就剩下导演自言自语, 再加宗教因素, 绝了, <潜行者><八部半>, 这类电影希望我再也不要遇到. 大师? 我一拳把你打飞.
白石春子2021-07-25 01:10:16
這不是關於Rublev如何創作的故事,而是關於Rublev與身外的影像建立關係的故事。藝術在完美的世界裡是無用的,因為人們不會去苦苦尋覓和諧,而只是麻木地存在於其中。藝術沒有特定的秘密,它的意義,在於人探尋它與真實、與生活、與歷史之間的關係——因此藝術超越了發生的一切,作為更無私的觀察者而存在。
stknight2011-11-06 20:19:13
塔可夫斯基的第二部长片,以塔式特有的诗化电影语言描绘出伟大的俄罗斯画家安德烈·卢布廖夫的一生。从样式上看,《安德烈·卢布廖夫》是一部历史片。它讲述的是遥远的过去,但从影片的叙事风格看,它又是一部极具时代感的作品。像费里尼的《甜蜜的生活》一样,这部电影也是由一连串独立事件衔接而成。
JeanChristophe2018-12-28 19:11:45
简单质朴,沉郁顿挫,调度有如神助. 俄罗斯的精神在于受难者逆来顺受的虔信,被欺凌与被侮辱者的忍耐; 片中核心的"圣愚"正是基督教文明与淳朴蒙昧的鞑靼文化的结合产物. "牺牲"的概念几乎贯穿塔氏所有作品; 在更为抽象的形式主义之外,本片无疑是其情节最精彩,最富民族性的人道主义杰作. 全集至此补完
夜第七章2020-07-15 00:07:09
好伟大!很喜欢开头以及最后的《钟》,铸钟少年说,父亲从没把铸钟的秘密告诉过自己。有如神启。连许下沉默之誓的安德烈开了口,这是顿悟的时刻吧。万物起始,就有了语言。看到后来流浪艺人控诉安德烈告密,我又倒回去重新看了三修士来木屋的场景,惊叹老塔镜头的天才!镜头先由安德烈和基里尔开始,像是随安德烈的目光环绕着扫过木屋,等到镜头回到安德烈身上,边上的基里尔不见了,安德烈透过木屋上的孔洞,看到远景里告密的基里尔。完美的动态镜头。老塔的电影果然不能只看一遍。另外,圣愚这种形象很有意思,聪明似乎从来都不通往至圣,慈悲才是。
神仙鱼2016-04-17 00:00:20
[20220624重看]罗斯可换成华夏或是任何其他,安德烈就成了每个尚心存一物的你我,信仰的动摇、绝望、沉默到重铸,钟声敲响时完成了一轮艰难的修行,“你给他们带去快乐,自己却在哭泣。”“这要持续到什么时候?”“我不知道,也许是永远。”
brennteiskalt2022-07-13 23:56:33
在心灵史和民族史之间,塔可夫斯基选择的恐怕还是前者。这部鸿篇巨制的核心还是塔氏借安德烈·卢布廖夫的进行诗学立场表达。这是一种入世苦修,再把痛苦酿成酒的宗教艺术观,并不是以信或望为核心,而是在爱的前提下,在时光中完成顿悟式的飞升。影片一开始便提出如何上升的问题,最终通过观察而在钟声里终于飞了起来。塔氏常见的水和火意象在影片结尾同时出现,一个是流动的裹挟一切尘世苦难的时间,另一个则是象征神迹、生命力和艺术家的Grazie。艺术之火燃烧带来了美,似乎永恒,但依然归于雨的侵蚀,归于历史和时间。
桃子2016-04-13 14:16:21
有种高潮不是我的:前戏过长,没有重点,滔滔不绝以掩饰自己性能力的缺乏。真心不懂大家都在嗨什么。难道没有人想过某些所谓的长镜头大师,只是不擅长剪辑吗?成本好大,既然不招政府待见,从哪儿拿的钱?183分钟版本,胶片,电影节。后面有一对男女是担心彼此睡着吧?一直在大声讲话。:I
饿霸地煮2024-12-01 17:25:12
电影说的是“意义是人的深渊”。画家不作画是全片的锁钥,人类的痛苦是因为他们总是自我构建意义,但又被命运惩罚体无完肤。看看画家的漂流。第一个是流浪艺人,依靠消解意义建构意义,也是一个引子上帝和撒旦派遣教士和艺人来到人间。第二个是嫉妒的凡人,安德烈的才华是他渴求的意义之渊,又被安德烈的不作画折磨的体无完肤。第三个是女异教徒,身体就是神祇,为什么要为了一个意义毁灭另一个?第四个是教父和画匠,安德烈的不画,意味着他们侍奉大公的落空,伟大的意义制造仇恨。第五个是鞑靼人,新大公的引狼入室,烧杀奸淫,安德烈目睹了真正的末日审判,所有人被所有人伤害。第六个是愚人,本该逃离意义之网,却被最肤浅的色相迷惑。最后是造钟人,新的意义被构建,钟没有毁灭,上帝拯救了年轻人,安德烈看到了神迹,原来意义存在,于是决定画画。
Chicology2012-03-08 17:49:24
长镜头史诗。“什么是艺术创作?”关于“才能”的寓言,寓言是一种隐晦的神启,“看见了却没看懂,听见了却没听懂”,对于《圣经》的大量援引让影片显得异常隐抑。不过从另一个老塔式的标志——水和大地——看,依然震慑,比如这个拒绝天空的俄国男人,使片头的热气球视角仍然顽固地向着大地。
GentryHuang2022-12-03 18:03:42
第6部塔可夫斯基,基本上已经可以断言是一个被严重高估的导演,这部电影在视觉上突出的一点就是粗,整部电影虽然在讲一些金帐汗国时期的故事,但是那种糟糕的质感真的像在横店影视城拍的仿古剧,在三个小时漫长的观影中,每时每刻都在提醒我这是个现代的场景。第二点是黑泽明的影响似乎像个幽灵一样无处不在,鞑靼人入侵那一段这一点表现得尤为明显。第三点,也是我觉得非常不可思议的一点,我看完了以为我没看明白,于是找来影评看了解析,结果发现我已经全看明白了,真正让我不明白的是这些我已经看明白的东西的内在逻辑。东正教的许多问题,包括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那套问题,到底是不是真正的问题?我不否认真理要从实践中才能真正感悟,但问题是对于新教或天主教来说,似乎有真正更要紧的问题,而本片中那些东正教问题已经早就厘清了。
南山雀2017-03-15 20:15:27
本来打算写一篇影评,但最终败下阵来。在伟大的艺术面前,我们都应该低下头,当一棵卑微的稻草。塔可夫斯基说过,艺术是祈祷的某种形式,没有祈祷,人类就无法存活。大概这就是这部电影让我自觉卑微的原因。最真诚的灵魂总是要不可避免地直面宗教。而最痛苦的灵魂,在世界的迷之破裂面前,只能沉默。
知更鸟杀手2022-08-10 17:51:53
三小时的时长不是问题,沉闷感也不是问题,卢布廖夫能够理解却无法共鸣。由民族叙事和近乎不胜其烦的信仰探讨建立起的文本的确深沉,但你要是说本片调度比起塔氏其他作品更具美感,或者母题比他其他作品更universal,我是坚决不同意的的。
安德烈·卢布廖夫豆瓣热评
Panda的影音2016-12-11 10:00:52
目前看过的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作品,诸如《安德烈·卢布廖夫》《乡愁》《镜子》《潜行者》《伊万的童年》《飞向太空》,有些人在短评里表示「看不懂、闷、看睡着……」却还打4/5星,也难怪会被说装13……小调查发现,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可能是这类片子最多的导演,而最有名影片当属《2001太空漫游》?
圆首的秘书2016-04-10 00:37:55
《安德烈·卢布廖夫》是一部值得看一遍再看一遍以至无数遍的片子,因为它太沉,太深,离信仰太近,离我们太远。
芦哲峰2011-06-29 13:48:51
总会有这样的导演,你可以不喜欢,但不能不敬畏:布列松、安东尼奥尼、塔可夫斯基。而老塔是其中最沉重的一位,看过此片,你会知道,沉重自有沉重的道理。
蜉蝣2016-04-16 19:47:35
史诗长卷宗。三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探讨艺术、信仰、欺骗、世俗、欲望、战争,终至沉默。(不喜欢最后的《铸钟》一章)。从俯瞰镜头的震慑力量到坍塌教堂里一只走过的黑猫,塔科夫斯基是最好的影像作家。但是为了看懂情节很多镜头设置都没看懂。另外,资料馆的字幕是活人翻译的?
LOOK2013-05-08 22:46:01
老塔对受难场面的表现能力太强悍了,这绝对与民族性有关
私享史2006-01-13 02:59:51
在没有读通圣经并理解其要义之前,是不可能参透电影大师们关于宗教意象的影片的深义的。
冰红深蓝2015-05-19 15:00:41
塔可夫斯基犹如神迹的史诗片。1.热气球坠地与骏马翻滚;2.裸女的狂欢与游向彼岸;3.一切皆为虚空;4.白桦林中的灰蒙细雨;5.于神的宽恕与自我忏悔间踽踽独行;6."女源出于男"vs哑女面对泼墨白墙的啼泣;7.以少年铸钟喻指雕刻时光;8.末段对彩色壁画细节的驻足观赏+砖墙雨锈+四马雨中食水草。(9.0/10) | 20241201 加长修复版大银幕重温,长镜调度行云流水让人叹服,俄国民众曾经遭遇的无尽苦难被呈露得如此写实,艺术与信仰的意义不断经受着拷问质询。卢布廖夫在亲睹酷烈世事后一度幻灭失魂,但终于在那场极度仪式化的铸钟后重归初心,历遍沧桑后方创作出杰出的艺术作品。天鹅+飞行的主观镜头太动人,还有对流浪艺人的横摇长镜。“在神圣宽恕与自我折磨中苟活吧。” “还有什么比教堂里下雪更可怕的吗?” 对[哥林多前书]第13章“爱的颂歌”的引用。
火娃2020-02-09 14:59:40
8/10。老塔为传记片注入了神秘主义的质感,譬如流血的手浸入小溪漾出乳白色液体,鞑靼人洗劫城镇时从天而降的鹅,许许多多的圣愚形象把观众代入一片精神领域:乘热气球的农民为实践理想而死,民间艺术的小丑无视世俗眼光,给死人编鞭子的傻女表现摆脱乱世的幸福渴望,执着勇敢的铸钟少年更像一位圣徒。大地与生命信仰紧紧相依,飞翔的农民注视着大地,不可避免的坠落回归大地(挣扎的马将死亡的痛苦含蓄化),铸钟少年在雨水泥泞的大地寻找祷钟的原料,结尾一群骏马在雨帘的草地上嬉戏,作为精神洗礼的宣示。光影造型追求肖像画特点:淡化景深,前景布光集中打在人物脸上,力求构图的完美平衡感,舒缓的气氛调动了无限的空间感受,当长镜头从引导铁水的沟槽移向拉风箱生火的工人,再由祈祷钟的模型摇拍大公及其卫队和围观群众,传递着诗意性的影像内涵。
欢乐分裂2016-06-11 12:51:04
#重看#siff@和平;深沉磅礴的史诗级作品,所谓用镜头写诗即是如此;开场的「上帝之眼」俯瞰众生,浸润着火与血的广袤土地,飘荡着尘与雾的教堂穹顶,爱是慈悲爱是忍耐;他游荡在俄罗斯的大地上,经受地狱一季,藉由铸钟少年开启神启,顿悟万物,涅槃天堂。
kozmojo2019-01-12 21:15:28
【880】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卢布廖夫周游西伯利亚的广袤土地,目睹了农奴的绝望,同僚的背叛,原始的疯狂,异族的侵略,统治者的残暴,他甚至亲自举起屠刀,为了善意而侵染罪恶,并无数次由自我或他人践踏信仰;直至暮年,钟塔修成,他才收获了多年难觅的灵感——或许只是释然了而已,他创作圣三位一体,也不知其中的神性是才华横溢的施展还是苦修一生的所感所悟。联想到数年后也在动荡的时局中背井离乡、四处漂泊的塔可夫斯基,这似乎是所有伟大艺术家难逃的命运。
合纥2010-02-22 23:46:08
不是鲁勃廖夫的传记,而是一个民族的史诗。民族的诞生先于国家,而民族的诞生则始于它的文化的诞生,在15世纪统一的俄罗斯帝国还没出现之前,俄罗斯文化的出现是一个新生命的开始,鲁勃廖夫就是在历史、宗教、艺术交融砺练中的民族一份子。电影突破人物为核心的传统叙事,以民族为潜在核心,给观众呈现
掉线2015-07-16 16:01:25
【B】①还是更喜欢老塔带点幻想色彩的片子,不管怎么说,一直号称本质塔粉的我总算把他片子都看完了②大场面调度骇人③友情提示:看这部电影前最好看看圣经,我没看,我懵逼了。
胤祥2011-02-28 05:23:02
#19th SIFF# 塔爷的大场面简直控得神乎其技。开头那个飞翔的长镜头,突袭和铸钟两端的长镜头看得眼泪都要下来了。修复版画质感人。
琧婯2014-07-26 23:46:02
没啥说的 老塔真是个拿电影当艺术、冥思的人啊;跟着老塔走得都得走火入魔了。。不过说实话 爱画画不画滚纠结个蛋啊 按现代视角我还站在鞑靼人一边呢。信则有不信则无纠结个蛋啊天天想这个十字架压死你
刘小黛2010-12-09 20:22:05
像影片开头一个想飞的人最后自取其辱一样,我们都不是神,但我们也许可以从内心的追寻出发找到自己的归宿。只是这样一种虔敬的生活态度,在今天已经难以想象了。t985f30afa+t152fb651
给艾德林的诗2018-03-01 14:07:55
完整电影神话的斯拉夫往事,采用构建诗歌的方法论,承载宏大主题的象征性元素作为氛围,镜框中最普遍又独特的封装元素是土地、雨水、树木等自然质感,它能链接厚重历史,同样也是老塔承托哲学生机的独属知觉,情感安静地流淌于影像,影像直觉则更简洁,只是在引起情绪能被认知的兴趣时,进入其中然后固化时间。
Elanor2018-12-20 22:13:55
前些天梦到了《Solaris》的曲调,赶紧找来了这一部看,看到最后才发现不完整。今天终于完整看了一遍。 至此,老塔已全部补完。 安德烈真是一个诗意的名字,他们注视着人间疾苦,悲天悯人地想要去拯救人类。比起和费奥凡不同的态度,安德烈始终对人性抱有希望,所以这是他的不同之处,他只是一个普通人。 所以无论教堂被毁,还是神圣的画像,都是外壳,巨钟鸣响才是本质,人类需要信仰,更需要对自身的信仰。 安德烈只是一个代表,老塔借这个代表从迷惘,沉默,到燃起希望的过程,表达了他对人类无限的信心。 就像最感动我的那段来自《哥林多前书》的话“爱是永不止息”。爱自己的民族和脚下的土地永不止息。
Clyde2021-04-27 10:47:58
1、大约十五年前,我买了这部影片的DVD,2010年,我在豆瓣上标记“想看”,又过了十年余,我才真正看完了这部长达三个小时的史诗巨作,仿佛这般“宏大”的“观影历程”,才对得起这部经典之作。这也是老塔的七部半中,我最后观看的作品 ,首轮圆满了。2、“不明觉厉”用在此片或塔可夫斯基身上,必须是褒义词!老塔的七部半,每一部都值得一看再看,单是画面,就值得一再“凝视”。3、前半部以“隐喻”为主,后半部才是“传记”,九个章节,各自独立,又环环相扣。4、电影史上,能够凭一部电影便可写出N篇博士论文的影片不多,此片必居一席,而且是那种可以有五百条以上注释的博士论文。5、俄罗斯大地、神性黯然、战乱、杀戮、苦修、天赋自弃、钟鸣回荡,没有一个镜头拍安德烈•卢布廖夫作画,最后,壁画在宏浑的音乐中出场。
Mr. Infamous2022-04-10 20:28:06
把灵性放置于战火、斗争、异教以及无处不在的人性考验里淬炼,圣之所以为圣,是能在种种苦痛与震荡中,走向蜕变,走向更恩慈的光明,而不是滑向沉堕,滑向被钳制的黑暗。卢布廖夫如同一道超越凡间与当下的光,就连自我都需要磨难,才能理解信仰的意义,这电影就是一场飞跃的灵修诗篇,时光被钟声粉碎,落成一座人自身的圣殿,给千疮百孔的人世间点起灯与火。三十多岁的老塔,思想灵魂几乎驾着卢布廖夫光速飞升。四星半。#资料馆#
阿德2016-04-09 22:04:47
苦难(难熬)的三小时,高山仰止(没看懂)
2022-04-10 20:06:17
钟声响起的一瞬间,很难不落泪。流浪艺人嘲笑达官显贵而被割掉舌头,关押十年。雕刻师傅因为庆祝和服务大公的兄弟而被刺瞎,无辜的信众因为信仰而被屠戮,当信仰沦为彰显权势的工具,所有信众是猎狗抢夺的那块马肉,我们到底有不作恶的自由吗?异教徒女人亲吻安德烈,问他,爱是什么?爱会因为我们的信仰不同而不存在吗?游啊!快游,自由地溺毙在河中央。在安德烈拒绝画最终审判后接突袭的戏份,残忍而神圣,他与师父在尸体中央对话,“上帝会宽恕你,但你不能容忍自己,你要在上帝的宽恕和自己的责难中生活”。不用画笔去谋权势、不画审判异教徒的天顶、也不因为救人而杀戮宽恕自己,在一无所有、孤注一掷铸钟少年痛哭的时刻与自己和解,画吧。画到死去。这是上帝赐予天赋的劫难。
Mannialanck2011-03-05 14:16:55
9。漏雨屋堆流浪艺,夜裸异教图腾漂,教堂难挡鞑鞳马,暮年回首三圣诗
Helicopter2022-07-18 02:08:18
我最近才真正明白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是什么意思。那些脸庞所透露的人性悲喜,来自于对时代的观察;而中世纪末并非多么欣欣向荣的时代:战争、瘟疫、贫穷是大多数人的生活现实。电影的每个画面都深切把握住那个时代的画家视角的人文性,诗意、悲切、圣洁,也完美诠释了何谓真正的信仰。创造者本身,即造物者(creator)。但只有心怀深切真挚的怜悯心,才可能创造出跨越岁月也能打动现代人的作品。
seamouse2006-11-15 03:01:24
#重看名作#因为想写两年前的金环之旅,重看了这部巨作。不幸的是,和初看的10年前一样,关乎宗教、牺牲和奉献的巨作,始终和旅途中那些恢弘教堂里金灿灿的圣画像一样,因为全然无感和无关的宗教体系,任凭我再怎么试图集中精力凝视,都还是太远在天边。透视法也宛如现代电影叙事一样,一道让我远离荣光
糖罐子.2018-07-02 08:39:02
它特立独行,不着重铺述人物的生平过往,关注的是形成传主精神世界的素材,从艺术伦理/苦难见证/信仰重构等古典史诗形式去描绘艺术家曲折的一生。关乎卢氏如何创作,在全片未占到多少篇幅,以最接近精神本质的认知而非历史真实去探索,其中的力量足以击破时代隔阂;对待塔可夫斯基,需永怀敬畏之心。
丁一2011-09-16 17:41:44
“我离做大师还差得远,我有一条贯穿全身的裂缝。”——库切《彼得堡的大师》
jj73浅之2016-04-10 01:18:52
宗教题材实在来不动,片长3个小时,开场40分钟后就完全放弃了跟进人物关系和故事线索。但大场面和长镜头太牛逼了,神级调度
然2022-01-02 08:02:57
正在看2004年蓝光版 183分钟 看了一大半才发现我找的版本和原版剪辑、翻译向去甚远,于是又看勒毒舌电影的解说,讲的也很烂。 多方合力下终于打消了我看这部电影的欲望。 我不会给我看不懂的电影打高分,这种看不懂不是剧情上看不懂,而是我无法和人物共情,片中的语境是在15世纪被鞑靼人入侵的历史背景下的,是在宗教气息浓厚的东正教义势力强盛的时代背景下的,我们根本不知道辱骂王公会经历什么,东正教教徒杀人会面临什么,也不知道面临屠城是什么滋味,那种状态下人物的心理。 许多的细节也是有独特的时代、宗教意味的,我实在不敢相信你没有这样的理解、感觉如何能共情人物内心的转变道路。 看看评论我只能感觉是一帮附庸风雅的sb 片中故事抛开技法特别想伯格曼喜欢探讨的宗教、信仰、真理至善
451½°F™2012-03-13 20:11:43
2016SIFF。老塔讨论信仰危机,人与神的对话与反思。鲁勃廖夫用缄默和「圣愚」作为自我惩罚,结果「圣愚」跟着鞑靼人跑了最为黑色幽默。最后实现信仰回归的,却是少年铸钟人的坚持,而后者根本没有「诀窍」颇能看出老塔的态度更接近禅意。
Virgil2021-04-09 21:39:22
开头实在是太《冬猎》了。老塔长片all完。根据他的自述:“业界对这部高度赞誉,但我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拍了个什么。”
有心打扰2012-11-02 15:17:02
1.是你走的太远,还是我还太年轻?是你隐藏得太深,还是我太肤浅?2.它可能很牛逼,但是我就是不喜欢;3.战争融汇着人生宗教信仰,这是大师必备武器;4.战争中,对上帝的怀疑,对信仰的动摇;战争后,信仰的重拾,却是始于一个谎言,讽刺。
焦糖爆爆2022-04-10 20:56:34
前半程昏昏欲睡,铸钟一场津津有味。原来钟是如此铸成,如有神助。“你为人们带来喜悦,自己却在哭泣”,很多伟大的作品被看到被赞颂,作者的感受却很少如此真实地体现,他们的眼泪中有喜悦和感动,有倾泻而出的压力,有曾经对自我不断的怀疑,以及旁人的质疑或鼓励。一座钟,一幅画,一部电影,背后包含了太多足以令人泪流满面的东西。 #资料馆No. 16
Oberkampf2019-12-26 06:51:01
去塔可夫斯基墓地那天,天空一直下着绿色的雨。
吴邪2024-12-01 18:06:29
@2024俄罗斯经典电影展。 可看作卢布廖夫的传记史诗,也是罗斯人的精神史诗。 看上半部时心想,如果他们都没有罪过,只是在庆祝,那么谁在作恶?下半部就由鞑靼人的入侵屠城开始。 又见伊万,铸钟无需父亲真传,创作也无需神谕,人要做的或能做的只有诚心祷告和劳作,这passion是热忱也是受难,最后降临的彩色画作如同神迹显现。隔壁观众看得用手背抹泪。 两百多分钟没有表现卢布廖夫如何绘画,绘画在他观看和经受的过程中“完成”,白色颜料溶于河水溪流可看成“作画”的过程,同时朱红的罪恶被洗成了雪白。也许亦有老塔的自比和坚定:在黑暗现实中是否坚持创作及如何创作。 雨声是不是一种钟声?钟声是不是一种雨声?
东遇西2020-01-04 17:31:54
三小时坚持到结束,人生真是不容易,但最后总算是看到了一个勉强算是故事的造钟的故事,当然最终也免不了的疑问是:这个青年伊万造钟的故事关画画的卢布廖夫神马鸟事?空间处理依然是一塌糊涂,大部分时间视点都游离在故事之外,这样都能拍足180分钟,塔可夫斯基也是不容易,更何况据说还有200分钟的足版.......
粉粿症候群2019-02-18 15:56:42
三小时却一点也不闷,每一点都值得细细品味。大量的升降长镜头,大远景,圣颂使画面如诗一样迷人,胶片特有的质感把冬日俄国的雨,雾,烟展现的淋漓尽致。卢布廖夫从刚开始的对耶稣略显“不屑”,战争之后的自我的信仰危机,到最后沉默的筑下了三圣一体的神迹。最动人的一场戏是往模子里倒入铜浆的铸钟之夜,没有特写火气熊熊的辉煌场面,而是把镜头对准了卑微虔诚的铸钟少年,“上帝保佑。。。”让我鼻子一下子就酸了。。人类对信仰的追求,对未知的虔诚永远是那么动人。影片以镜头静默的扫过那副巨大的壁画结束,此时已从黑白变为彩色,雾气缭绕之下的几匹马仿佛是对生命的礼赞。片中不少宗教的隐喻,碍于我不是基督徒和实在特别垃圾的翻译可能还参不透,但这汩汩的诗意只应此片有。
伯樵·阿苏勒2016-04-23 15:19:30
出电影院时觉得大部分都是三种状态:1)一脸懵逼;2)一脸懵逼但努力想装出来自己还是看懂了一点;3)一脸懵逼但努力想装出来自己还是看懂了一点于是开始拼命地翻豆瓣影评...
电个爆炸头2020-07-28 08:45:15
第一次看的时候,勉强跟着,试图弄明白,结果弄不明白。第二次看的时候,盯着台词看,剧情是明白了,而结果仍然是看不懂的。这是第三次看,这次是关掉台词看的,还是看不懂。不过,与其说看不懂,不如说是缺乏深刻的理解能力(关于苦难、艺术、宗教、罪行与人的选择性缄默),但是,这都无碍我欣赏影像上的好。说来也奇怪,前两次看都是在清早,每次都下雨。这次是夜晚打开,先看了第一部分,在一夜睡眠之后再打开第二部分,这时候窗外突然响起了雨声,入夏以来的久违雨水啊~我也把这种偶然当做一种赐予,心存感激。
O型血2018-02-14 08:53:45
最近看了不少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导演的作品,没有一部我喜欢的,有些非常催眠,非常无聊,很难坚持看完。看他的电影是一种折磨 。海报、演员不好看。对任何事物要了解实质才能说的正确。智者多忧,增加知识就增加痛苦。到处都有罪恶,男人的苦难越来越多。祈祷是为了得到力量。晚上集体裸奔什么意思?
汪金卫2016-04-16 13:58:34
【中国电影资料馆北京电影节展映】183分钟胶片版。20220410资料馆数字版二刷。影片虽以圣像画师安德烈·卢布廖夫个人为核心主题,实则野心极大。仿佛一幅宏伟的画卷徐徐展开,以多章节、多角色史诗般的手笔描绘了14世纪末15世纪初罗斯土地上王公黎民各阶层人士生活的图景。有讽刺丑角和异教徒,也有王公贵族和铸钟者。有耶稣受难的排演重现,有异教徒裸奔狂欢庆祝伊凡·库帕拉节,更有鞑靼人血洗弗拉基米尔城与从无到有铸起一口大钟的震撼场面。不仅是个人传记,更是俄罗斯土地、民族、历史的记忆。安德烈·卢布廖夫的人生乃至俄罗斯的历史都是黑白的,而他留下的圣像画是彩色的。
censored dump2020-04-19 00:05:42
黄钟大吕的电影,让人领悟又让人沉醉,老塔的迷人之处,可能在于一种逆向提纯:将真理弥散到时空,符号融入现实的肌理中,马骑(小孔成像绝了),白鸭,教堂雪,异教仪式(这段长镜头调度让人想到杨索的红与白),还有永恒的流水和骤雨,在虚构的情境中,我们溯流卢布廖夫的见历,随镜头铭刻那种目光,而这种通达又是俄罗斯性的,“正在忍受,还将忍受”,老塔就像从童年伊万到铸钟首领,蓦然洞悉了某种创造的秘密,宽画幅给予开阔空间内镜头转换景别的自由,跟与不跟人物初见风格,而升降俯拍,将视点提升,从故事到技术,都印证了那句台词:若能忠实描述所见,便已参透万物之理。看完开窗,外面也下雨了。
远子2021-12-23 11:20:54
用英文字幕重看了一遍,故事清晰多了。(感觉塔可夫斯基电影的中文字幕基本上都是乱译的。)最欣赏流浪艺人之歌、教堂里的战争和铸钟三幕。在黑暗的现实中怎样埋头创作光明的艺术,塔可夫斯基给出了一个有力的回答。
奥兰少2021-09-17 01:33:37
上下部分两次看完。黑暗泥泞的时代,安德烈总试图超越现实的可怖而表现人性的高贵,那么最终出于道德感的沉默是一种必然。然而对美的渴求、对艺术的忠实不会沉寂,所以有铸钟男孩被压抑的创造力最终迸发和释放来彰显另一种必然。安德烈、他的师傅达尼尔和对手基里尔三位画家的命运也构成一幅斑驳的三圣像,在钟声敲响之际,被灌注色彩。塔可夫斯基的调度能力惊人,战争场面的掌控力堪比黑泽明,更可以在残忍与平静间随意游走出入,比如“流浪艺人”一段,捕走艺人的兵马在草棚前凶神恶煞,但镜头一转,也是这队人,隔河岸拉远看却如一行诗。
徐若风2016-06-19 12:26:32
4.5 三小时人世苦难茫茫漫游,在截取式构架和沉稳大气影像诗统摄之下的艺术家人生故事,大场面震撼人心。并非塔氏无瑕之作, 人物显得过分愚昧无知,无法感同身受,无穷尽的审视;而剧作的狂躁与大部分诗意影像之间形如象与景的不平衡,割裂感横生。
綠大壯2019-06-11 10:30:45
人类,有史以来最残忍的物种。同时也是会为了信仰无条件奉献的有神性的物种......
李小扬2020-11-27 20:15:23
比<圣女贞德蒙难记>还要难看. 已经不能用无聊沉闷破碎来描述, 只能用难看. 可能二十三岁的时候我会觉得这种超级文艺晦涩破碎的电影很神圣, 现在三十三了, 这电影难看就是难看. 不讲究情节、表演、台词, 就剩下导演自言自语, 再加宗教因素, 绝了, <潜行者><八部半>, 这类电影希望我再也不要遇到. 大师? 我一拳把你打飞.
白石春子2021-07-25 01:10:16
這不是關於Rublev如何創作的故事,而是關於Rublev與身外的影像建立關係的故事。藝術在完美的世界裡是無用的,因為人們不會去苦苦尋覓和諧,而只是麻木地存在於其中。藝術沒有特定的秘密,它的意義,在於人探尋它與真實、與生活、與歷史之間的關係——因此藝術超越了發生的一切,作為更無私的觀察者而存在。
stknight2011-11-06 20:19:13
塔可夫斯基的第二部长片,以塔式特有的诗化电影语言描绘出伟大的俄罗斯画家安德烈·卢布廖夫的一生。从样式上看,《安德烈·卢布廖夫》是一部历史片。它讲述的是遥远的过去,但从影片的叙事风格看,它又是一部极具时代感的作品。像费里尼的《甜蜜的生活》一样,这部电影也是由一连串独立事件衔接而成。
JeanChristophe2018-12-28 19:11:45
简单质朴,沉郁顿挫,调度有如神助. 俄罗斯的精神在于受难者逆来顺受的虔信,被欺凌与被侮辱者的忍耐; 片中核心的"圣愚"正是基督教文明与淳朴蒙昧的鞑靼文化的结合产物. "牺牲"的概念几乎贯穿塔氏所有作品; 在更为抽象的形式主义之外,本片无疑是其情节最精彩,最富民族性的人道主义杰作. 全集至此补完
夜第七章2020-07-15 00:07:09
好伟大!很喜欢开头以及最后的《钟》,铸钟少年说,父亲从没把铸钟的秘密告诉过自己。有如神启。连许下沉默之誓的安德烈开了口,这是顿悟的时刻吧。万物起始,就有了语言。看到后来流浪艺人控诉安德烈告密,我又倒回去重新看了三修士来木屋的场景,惊叹老塔镜头的天才!镜头先由安德烈和基里尔开始,像是随安德烈的目光环绕着扫过木屋,等到镜头回到安德烈身上,边上的基里尔不见了,安德烈透过木屋上的孔洞,看到远景里告密的基里尔。完美的动态镜头。老塔的电影果然不能只看一遍。另外,圣愚这种形象很有意思,聪明似乎从来都不通往至圣,慈悲才是。
神仙鱼2016-04-17 00:00:20
[20220624重看]罗斯可换成华夏或是任何其他,安德烈就成了每个尚心存一物的你我,信仰的动摇、绝望、沉默到重铸,钟声敲响时完成了一轮艰难的修行,“你给他们带去快乐,自己却在哭泣。”“这要持续到什么时候?”“我不知道,也许是永远。”
brennteiskalt2022-07-13 23:56:33
在心灵史和民族史之间,塔可夫斯基选择的恐怕还是前者。这部鸿篇巨制的核心还是塔氏借安德烈·卢布廖夫的进行诗学立场表达。这是一种入世苦修,再把痛苦酿成酒的宗教艺术观,并不是以信或望为核心,而是在爱的前提下,在时光中完成顿悟式的飞升。影片一开始便提出如何上升的问题,最终通过观察而在钟声里终于飞了起来。塔氏常见的水和火意象在影片结尾同时出现,一个是流动的裹挟一切尘世苦难的时间,另一个则是象征神迹、生命力和艺术家的Grazie。艺术之火燃烧带来了美,似乎永恒,但依然归于雨的侵蚀,归于历史和时间。
桃子2016-04-13 14:16:21
有种高潮不是我的:前戏过长,没有重点,滔滔不绝以掩饰自己性能力的缺乏。真心不懂大家都在嗨什么。难道没有人想过某些所谓的长镜头大师,只是不擅长剪辑吗?成本好大,既然不招政府待见,从哪儿拿的钱?183分钟版本,胶片,电影节。后面有一对男女是担心彼此睡着吧?一直在大声讲话。:I
饿霸地煮2024-12-01 17:25:12
电影说的是“意义是人的深渊”。画家不作画是全片的锁钥,人类的痛苦是因为他们总是自我构建意义,但又被命运惩罚体无完肤。看看画家的漂流。第一个是流浪艺人,依靠消解意义建构意义,也是一个引子上帝和撒旦派遣教士和艺人来到人间。第二个是嫉妒的凡人,安德烈的才华是他渴求的意义之渊,又被安德烈的不作画折磨的体无完肤。第三个是女异教徒,身体就是神祇,为什么要为了一个意义毁灭另一个?第四个是教父和画匠,安德烈的不画,意味着他们侍奉大公的落空,伟大的意义制造仇恨。第五个是鞑靼人,新大公的引狼入室,烧杀奸淫,安德烈目睹了真正的末日审判,所有人被所有人伤害。第六个是愚人,本该逃离意义之网,却被最肤浅的色相迷惑。最后是造钟人,新的意义被构建,钟没有毁灭,上帝拯救了年轻人,安德烈看到了神迹,原来意义存在,于是决定画画。
Chicology2012-03-08 17:49:24
长镜头史诗。“什么是艺术创作?”关于“才能”的寓言,寓言是一种隐晦的神启,“看见了却没看懂,听见了却没听懂”,对于《圣经》的大量援引让影片显得异常隐抑。不过从另一个老塔式的标志——水和大地——看,依然震慑,比如这个拒绝天空的俄国男人,使片头的热气球视角仍然顽固地向着大地。
GentryHuang2022-12-03 18:03:42
第6部塔可夫斯基,基本上已经可以断言是一个被严重高估的导演,这部电影在视觉上突出的一点就是粗,整部电影虽然在讲一些金帐汗国时期的故事,但是那种糟糕的质感真的像在横店影视城拍的仿古剧,在三个小时漫长的观影中,每时每刻都在提醒我这是个现代的场景。第二点是黑泽明的影响似乎像个幽灵一样无处不在,鞑靼人入侵那一段这一点表现得尤为明显。第三点,也是我觉得非常不可思议的一点,我看完了以为我没看明白,于是找来影评看了解析,结果发现我已经全看明白了,真正让我不明白的是这些我已经看明白的东西的内在逻辑。东正教的许多问题,包括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那套问题,到底是不是真正的问题?我不否认真理要从实践中才能真正感悟,但问题是对于新教或天主教来说,似乎有真正更要紧的问题,而本片中那些东正教问题已经早就厘清了。
南山雀2017-03-15 20:15:27
本来打算写一篇影评,但最终败下阵来。在伟大的艺术面前,我们都应该低下头,当一棵卑微的稻草。塔可夫斯基说过,艺术是祈祷的某种形式,没有祈祷,人类就无法存活。大概这就是这部电影让我自觉卑微的原因。最真诚的灵魂总是要不可避免地直面宗教。而最痛苦的灵魂,在世界的迷之破裂面前,只能沉默。
知更鸟杀手2022-08-10 17:51:53
三小时的时长不是问题,沉闷感也不是问题,卢布廖夫能够理解却无法共鸣。由民族叙事和近乎不胜其烦的信仰探讨建立起的文本的确深沉,但你要是说本片调度比起塔氏其他作品更具美感,或者母题比他其他作品更universal,我是坚决不同意的的。